臺灣的鄉村旅游,有各式各樣的業態,包括食、宿、行、游、購、娛、育、美等多元業態,以下逐一跟大家分享,如何發展這些多元業態的鄉村旅游。
第一是食在鄉村
食的產品要怎么發展呢?先介紹田媽媽快樂農家米食餐飲,看到這家餐廳的標題,就知道這個鄉鎮的特產是什么?這個地方生產水稻,所以米就成了當地最主要的食材。臺灣的田媽媽美食餐廳,這個標志不是指這家餐廳老板姓田,而是泛指臺灣的農村到處都是水田,這個田字,對臺灣而言,最能代表農民、農家、農村的意象,所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就是農業部,就發展出這個logo,這是標志,必須經過農業部所組成的專家評價許可后,才可以正式掛牌營業。因此,在臺灣各地,只要看到三個字的logo,這家餐廳的料理和飲食應該有一定的水平。田媽媽有什么特色呢?它強調使用在地特色食材,這個地方生產什么,就用這個食材,想辦法跟文創、美學結合,開發當地農產品飲料、有機的、慢食和地產地消,這些元素,都是發展鄉村美食餐廳不可或缺的。田媽媽強調「三低一高」的均衡飲食。所謂三低,是指低脂、低糖、低鹽;一高,就是指高纖維。長期堅持「三低一高」均衡飲食的習慣,不但可以維持身體健康,更可以預防疾病。田媽媽的料理要符合「三低一高」這個原則。
食在鄉村,要如何與當地食材結合呢?舉個例子,畫面左半邊紅色的這道菜,叫做西紅柿湯包,西紅柿大陸叫做西紅柿,將西紅柿煮熟、剝皮后,浸泡梅子汁三天,西紅柿湯包就算大功告成。
臺灣最貴的餐廳不在城市,不在酒店,而是在鄉村,在水稻田,在果園、在河濱、在海邊。它是運用項目活動的方式,推廣稻田里的餐桌,充分展現地產地消的概念。現在國際間流行最棒的一種吃法,不局限在鄉村,連城市人的吃,都要達到這種標準,要符合地產地消的原則。什么叫地產地消(locavore),這個字在2007年正式列入辭典里面,這個字的概念源自于2005年,有兩個加拿大人發起一個百哩飲食運動,100英里相當于160公里,號稱平常我們三餐的食材,最好來自于方圓160公里以內。兩岸旅游界常喊低碳旅游,其實,地產地消就是一種低碳旅游的概念,低碳旅游絕對不是口號,要付諸行動,因此,地產地銷就是一種飲食運動,要從每個人開始做起,從鄉村的餐廳開始做起,食材要盡量來自于160公里以內,剛開始推動,可以先要求80%的食材來自于160公里以內,或者要求蘇州市餐廳的食材,80%來自于整個蘇州市行政轄區。推動地產地消最大的好處,就是當地生產,當地消費,對農民、對城市人、對大家都有好處,不會制造污染,能夠真正達到節能排碳的效果,這才是最具體的低碳旅游。
第二是宿在鄉村
臺灣的鄉村民宿,有各式各樣的型式,有田園風格的民宿,有原住民風格的民宿,有歐風民宿,也有濱海民宿。九份,早期生產黃金,現在,到了晚上,成了不夜城,從九份,可以看到繁華的臺北城,可以望到大海。十幾年前,臺灣民宿協會的創會理事長,就住在這里,他開的民宿叫云山水,從云山水,可以坐看山、云、水,景致非常美,故名云山水。后來云山水民宿跟熏衣草森林合作,將云山水民宿重新裝修改造,搖身一變,成為金瓜石緩慢民宿,改造后的風格,比較像浙江莫干山洋家樂的感覺,這里提供的晚餐,也是強調地產地消的飲食風格,都是用當地食材,非常受到住宿客人的喜愛。
接著,要跟大家介紹老英格蘭莊園。老英格蘭莊園的民宿主人,他是退役軍人,二十年前退役之后,他就在老家不遠的的清境,蓋了清境地區第一家民宿,是木造的三棟房子。他不是藝術家,也不是建筑師,但就是喜歡蓋房子,為了蓋心目中的房子,特別到加拿大學蓋木造房子的工藝,學了三個月,回國之后,就在海拔2千米的清境山區,蓋了香格里拉空中花園,完成他心目中第一個棟房子。因為他喜歡音樂、喜歡歐洲的城堡,他賺了錢之后,又蓋了香格里拉音樂城堡,第二家民宿,每一個房間里面,都有百萬音響,有壁爐。同時間,他又默默蓋他最想要的房子,花了九年,2009年,老英格蘭莊園終于問世。老英格蘭莊園是仿造十五世紀,英國都鐸式王朝的建筑風格,所使用的石材、建材、室內裝潢,全部自意大利進口,單單進口這些建材就將近400部貨柜車。這家號稱臺灣最貴的民宿,整個建筑設計圖、施工、建造、室內裝潢,都是民宿主人一手包辦,就這樣,花了九年,一步一步蓋出來。這是崇山峻嶺里頭的山中城堡。目前這家民宿,已經被香港人列為自由行三大必游景點。因為民宿主人喜歡音樂,建造之初,就在老英格蘭莊園的大廳,購置了一套千萬音響,音響效果可以媲美現場演唱會,每天晚上9點到1 0點,老英格蘭會安排一個音樂導聆節目,邀請所有住宿客人到大廳聽音樂,配著紅酒,點著燭光,聆聽專人導聆的音樂饗宴。
澎湖有一家民宿叫西衛海民宿村,共有5家民宿,在20年前,一個因緣際會,這5家民宿主人各一個人,曾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有一次到國外公司旅游。大家情投意合,就說我們也來桃園三結義,5個人相約退休以后,共同買一塊地,住在一起;結果尚未等到20年,其中一個揭竿而起,提議,我們現在就來退休,好不好?大家都說好。于是,他們就在澎湖西衛海的海邊,買了這塊地,因為這個地不是很平整,有點前面寬后面窄。他們將這塊地請設計師規劃后,中間是共用區,共規劃了A、B、C、D、E五個區,用抽簽的方式,看誰抽到哪里,那塊地就是他的。然后就各自蓋自己喜歡的房子。蓋好以后,他們發現現在還太年輕,沒辦法五十歲出頭就退休養老,商議結果,改做民宿好了。西衛海民宿村每一個房子都不大,只有5個房間,他們約定,每一家民宿的名字都要冠上”海”,叫海灣灣、海藍藍、海之徑、海璞、海旅巢;每一家民宿房子的造型都不一樣,有黃色系,藍色系,綠色系,紅色系、紫色系。這五家民宿,平時可以自己接待自家客人,如果來了一部游覽車的團體,可以分到每一家民宿,可以化整為零共同接單。這是5個人相約圓夢、一起蓋民宿的案例。
第三是行在鄉村
在臺灣鄉村的旅行,最重要的是要將行的速度慢下來,才可能欣賞沿途景致。最近幾年,臺灣最流行的旅行方式就是騎自行車。很多高中生應屆畢業生,大學聯考(大陸稱高考)結束那一天,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就相約騎自行車環島一圈,騎自行車環島一圈,大概900多公里,平均一天騎100公里,9到10天,可以環臺灣島一圈。騎自行車環島一圈,在臺灣,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風格,環島時,只要順著環島自行車道標示,就可以從起點出發,騎回原點。
要游阿里山,最好的旅行方式是搭乘森林小火車,尤其是阿里山的三月,櫻花盛開,每當看到紅白鄉間的森林小火車,緩緩從盛開的櫻花樹下駛過的那一幕、那個景象,多么美啊!談到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的興建,源自日本人統治臺灣期間,看到阿里山的神木,又高又大又帥,便設法將又高又大又帥的神木砍了,運回日本蓋神社。現在,許多日本神社里頭的木頭,都是沿著阿里山森林小火車下山,漂洋過海到日本,當初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的鐵道,就是為了將阿里山神木運下山運回日本而興建的。
到日月潭旅行,除搭乘游船賞景外,搭乘使用小型劃船,用劃槳緩緩劃行,這是低碳的旅行方式。在濕地,使用塑膠筏,一面使用竹竿一桿一桿地撐行,一面進行生態解說,它不用動力,也是一種低碳旅行。總之,在鄉村的旅行,就是要設法把旅行速度慢下來,例如飛行傘、熱氣球,都是現在臺灣比較流行的鄉村小旅行。
第四是游在臺灣
鄉村游最能搶鏡頭的景致,就是映入眼簾的景致夠大夠亮,能看一整片的景致,才能達到視覺震撼。中國大陸常見的講法,例如萬畝桃花、萬畝油菜花田,到了浙江安吉,還有百萬畝竹海。
在臺灣,也有萬畝金針花,換成大陸用語,就是指萬畝黃花菜,整片山都種黃花菜。當初他們種黃花菜,不是為了旅游,是為了討生活;1959年,臺灣發生災損嚴重的“8.7水災”,在嘉義云林一帶,許多農民的家園被洪水沖走,無家可歸,有一批人被迫輾轉遷移到花蓮富里的六十石山,在整座山開墾種植金針花,一種就是50年。這幾年,因為萬畝金針花海實在太漂亮了,順勢發展旅游,成了熱門鄉村旅游景點。原本六十石山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旦轉型,想要發展鄉村旅游,首要之務,就是要營造萬畝花海的景致,金針花盛開的時節,要設法把整片金針花海的景象塑造出來,有了萬畝花海,就可以吸引人潮,達到騙人的效果。因此,發展旅游一定要遵循“鄭三騙理論”,首先,要把城市人騙上山,因為整個山都是金針花,太漂亮了,城市人就會趨之若鶩,專程上山拍照、賞景、旅游,這是第一騙-騙人。過去農民種植金針花,就是要生產干的金針花,一般都是采摘即將要開的金針花,就是花會開的利用前一天傍晚或當天早晨,將金針花采摘下來,去除花蕊、熱水燙熟,再經過多日日照曬干,干的金針花就加工而成。現在轉型發展旅游,當地居民有了公約,游客會到達的地方,金針花不能采摘,花要留下來,供游客欣賞;只有游客不會到的地方,才進行采摘,制成干的金針花。這個地方,每年的7、8月,天天客滿,提供住宿、餐飲、販賣農特產品,就能夠達到騙錢的效果,這是第二騙-騙錢。六十石山,有萬畝花海,有豐盛的農家菜,加上,六十石山位處山區的一座臺地,沒有光害,晚上可以看到滿天星斗,星光導覽也成了六十石山的夜間必游體驗活動,六十石山這個地方,成了熱門景點,也成了一個城市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如此,口碑效益就能彰顯,而達到騙人的效果,這是第三騙-騙心,六十石山轉型發展旅游的案例,就是鄭三騙理論具體實踐的佐證。
臺北市靠近基隆,有一個山區小鎮,叫平溪鎮,每年元宵節,都會舉辦隆重的放天燈活動,元宵節傍晚,天色一暗,每逢半個鐘頭,就會舉行點燈祈福儀式,開放游客參與,每半個鐘頭,幾百人、幾千人一起放天燈,100盞、200盞的天燈,緩緩飄上夜空,景致十分壯觀。這一批一批的天燈,象征的意義就是”人”潮;游客參與點燈祈福活動,天燈是要花錢買的,放天燈之前,先花錢享用晚餐,也是必須解決的民生問題,遠道而來的客人,也可以選擇留下、住一晚,于是,客人的”錢”就賺到了;好玩、有趣,明年想再重游一次,游客的”心”也就賺到了,就也是另一個鄭三騙理論的實踐案例。
云南的梯田、荷蘭的郁金香,臺灣的小型花海,都可以達到吸引人潮的效果。小小的一株蝴蝶蘭,如果懂得,也可以達到感動顧客的效果。每年的3月、4月,臺南市都會舉辦一個國際蘭花展。畫面上的這一株蝴蝶蘭,是2013年冠軍蘭花,為什么會奪得冠軍呢?如果各位懂得這一株蝴蝶蘭的特異奧妙之處,就會受到感動。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許多東西,必須要懂得欣門道,才會感動,這個懂,就代表你是看懂門道。首先,大家必須了解蝴蝶蘭的特性,蝴蝶蘭開花時節,一朵一朵之間要相隔幾天,含苞待放的那一朵才會開花?有人猜3天,有人猜5天,正確答案是5天。數一數這一株蝴蝶蘭總共有幾朵?這一株冠軍蘭,有兩束花,每一束同時花開30朵,從第一朵開到最后一朵開,相隔150天,朵朵盛開,過了五個月,從第1朵花至第30朵花依然盛開狀態,沒有凋謝,怎么可能?這個怎么可能?也就是這一株蝴蝶蘭拿冠軍的原因。農業轉型發展鄉村旅游,就要把這個門道講出來,用淺顯易懂的話語說出來,游客才會感動,才會珍惜。
接著,說說我一個EMBA學生的作品,稻田彩繪。畫面中彩繪的圖案,是怎么彩繪出來的?其實,稻田彩繪的不同顏色,就是代表一種不同顏色的水稻品種,都是水稻,只是品種不同;北海道的拼布花海,這個花海顏色,是種不同的作物,有的是花,有的是小麥,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花開,確實需要農業生產技術的支撐,其實,目前兩岸的農業技術水平,都不是問題,差異就在所呈現出來的圖案,是否具有美感,具有話題性,這就要看主辦單位的集體智能與美學素養的水平了。像臺灣云林縣莿桐的稻田彩繪,八月初播種,九月初,稻田彩繪的圖形慢慢成形,就可以對外開放,到了11月份,水稻收割,改種花卉,同一塊田,秋天種水稻,推出稻田彩繪,冬天改種花卉,推出莿桐花海,不到50畝的水田,一年可以吸引30萬人潮,這是不容易的騙人成功的案例。
同樣是水稻,我們鄉村旅游還可以推出什么樣的花招呢?畫面上這個地方,在臺東池上,是臺灣最有名的池上米產地。每一年秋收季節,11月要水稻呈現金黃色,即將收割之前,池上都會舉辦秋收節慶,有一年是弦樂5重奏,有一年是鋼琴表演,有一年是優人神鼓的表演,有一年是云門舞集,最近一年找張惠妹現場開唱,這些表演、這些活動節慶,不是為了當地居民,而是為了涵養當地水稻的藝術含量。這個水稻幾乎是在藝術含量最高的狀態下,被收割下來,各位想象一下,這個池上米好不好吃?非常具有畫面性、想象力。
臺東池上這是地方,除了是臺灣最好吃的米-池上米的原產地外,最近兩年,池上也成了臺灣最熱門新興旅游景區,非常受到臺灣本地游客的喜愛。幕后推手就是要感謝知名電影明星金城武,前年長榮航空邀請金城武代言,拍了一部「看見你、看見世界」廣告短片。短片中有個畫面是金城武騎著腳踏車,行駛在一片蜿蜒有致的田間小路,非常帥氣,羨煞了成千上萬的粉絲,每到周末假日,許多粉絲專程來到池上,租個腳踏車,學金城武耍帥,因為人潮多,口碑效益涌現,因為金城武一片成名,這條田間小路改名金城武大道。短片中有一幕是金城武騎腳踏車后在樹下乘涼,這顆樹也因而獲得金城武樹的封號。
前年8月一個小臺風,吹到池上,不偏不倚將金城武樹吹倒了。結果那天下午,全臺灣,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都有收到一則短訊,那一張畫面中,兩個老婦人跟金城武說:「你的樹倒了!」可見手機傳播的效應有多大啊!當然,這顆樹倒了,對池上當地旅游業發展,影響非常大,因為那顆樹倒了,人潮不再,旅游經濟效益就少了。金城武這個廣告,吸引大量人潮,騙了許多城市人來到池上,人潮來了,要吃、要住、要買、要租,估計一年產值超過10個億人民幣。當地縣長非常憂心,剛好,有人給縣長獻策,可以邀請那個時候正在臺灣大學訪學的一位日本御醫,結果縣長真的就將那名御醫請來池上,那名御醫不是醫人的,而是負責照顧皇宮老樹的專責樹醫生,御醫順利將金城武樹扶正。現在,這株金城武樹已經生機再起,再過幾年,英姿又將重現江湖,小小的一顆樹,一條田間小路,一部腳踏車,可以吸引那么多的人潮。這就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創意。
第五是購在臺灣
臺灣的農特產品有各式各樣的,這是信義酒莊出品的馬拉桑,這一款就之所以暢銷,要歸功于臺灣發行的電影《海角七號》,里面置入性露出馬拉桑。《海角七號》熱賣以后,那一兩年的時間,臺灣人送禮,不是送馬拉桑,就不叫送禮,如果你不送馬拉桑,是失禮的。《海角七號》的導演叫魏德圣,他找很多大酒廠贊助,人家都不理他,最后找到小的農村酒莊,叫信義酒莊,是由信義鄉農會附設經營的水果酒莊。結果電影熱賣以后,酒莊接訂單接不完,現在馬拉桑,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所以,鄉村的紀念品開發、禮品的開發、伴手禮的開發,可以非常的多元。
近年來,日月潭紅茶已成為陸客游日月潭必買的伴手禮,其中,一家最知名紅茶莊園叫”和菓森林”,這家莊園有一款熱賣商品叫祖母綠紅茶。大家都知道,祖母綠是一種罕見寶石,非常珍貴。為什么這一款紅茶取名為祖母綠?這要從臺灣的紅茶歷史說起,臺灣早期沒有種紅茶,在日據時期,有一天,日本天皇表示想喝紅茶,哪里有紅茶。大臣們就集思廣益想辦法生出紅茶,因此,日本在1936年就開始從印度阿薩姆省引進一個品種叫阿薩姆的大葉種紅茶到臺灣南投山區試種,試種結果以日月潭周邊種植的紅茶質量最好。正因為日本人就因為日本天皇想喝紅茶一句話,造就了臺灣紅茶工業的發展,之后那幾十年,日月潭周邊都是大量的阿薩姆紅茶,后來隨著日本戰敗,國民黨退居臺灣,沒有人買阿薩姆紅茶,日月潭紅茶就沒落下來了,后來就改種檳榔,原來的紅茶園,搖身一變成了檳榔園,近二十年來,隨著臺灣旅游業的興起,臺灣民眾慢慢養成喝紅茶的風潮,市場有了需求,當地居民開始在檳榔園樹下種紅茶,不用幾年光景,日月潭紅茶已逐漸打響知名度,而成為日月潭的代表性特產。因為仍有少部分1936年種植的阿薩姆老茶樹遺留下來,雖已年屆80年,依然健在,采自老欉紅茶樹茶葉制成的紅茶,就稱之為”祖母綠紅茶”,因此,祖母綠紅茶之所以珍貴,就是這個原因。
位在臺灣新竹的關西小鎮,有一家番茄農場,叫“番茄聯合國”, 番茄,在中國大陸稱為西紅柿。這家農場就是一家以番茄為主題的農場,各國的番茄、各種色彩的番茄都有,有來自佛羅里達的,有來自意大利的黃金番茄,有來自荷蘭的黃金番茄,南美洲的芝麻紅番茄,有來自日本,當然也有臺灣當地的品種;外型色彩方面,有黃櫻桃,有像水蜜桃的,有芝麻綠,有甜椒番茄,有日本波霸番茄,有檸檬番茄,有奶油番茄,有奇異果番茄,有白玉番茄,品種多,色彩繽紛。因而取名叫番茄聯合國。有一天,香港旅游團來訪,當開放游客入園采摘之后,向老板抱怨,我在園區內,根本找不到老板剛才介紹的白玉番茄、波霸番茄,你們是不可以將不同國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番茄采摘下來之后,裝成一盒。經由香港游客這么抱怨,農場老板每天就嘗試將各式各樣的番茄,裝成一個水果禮盒,一盒賣100塊人民幣,賣得出奇的好。當我們在發展禮品、發展購的產品時,就可以發揮巧思,研發各式各樣的創意禮品。
第六是娛在鄉村
在鄉村,必須要發展出具有鄉村味的娛樂方式。例如位在南投的清境農場,每個周末假日,上午下午各有一場剪綿羊秀,滿坑滿谷都是人潮,如今,剪綿羊秀成了清境農場最具代表性的娛樂表演。畫面的左半邊,有許多地方聲產龍眼蜜,每一年年終的豐收慶典活動,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表演,就是跳蜂人舞。在暨南大學附近,我有一個養蜜蜂的朋友,他表示,當初,他學跳蜂人舞最難之處,在于沒有人會教,只好自己摸索,但總是功虧一匱,原來是因為他總是穿著內褲在練習,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干脆把內褲脫了,結果那一次,蜂人舞就練成了。原來只要抓著女王蜂,放在內褲上,所有工蜂為了保護女王蜂,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就全都圍在全身上下,蜂人舞就成了他的招牌表演。
在南投草屯鎮,有一家號稱是文創商店街,名叫“寶島時代村”,當然,此處所指的寶島就是臺灣。“寶島時代村”將民國五十年代的農村聚落的商店景象搬到“寶島時代村”, “寶島時代村”的迎賓、送客活動,就是最能代表臺灣傳統的電音三太子表演,邊走邊跳,一邊穿梭與游客群中,游客爭相搶著要跟三太子合照相,人氣指數非常旺,充分達到集客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寶島時代村”里頭的舞臺秀,也電音三太子在跳街舞,呈現異類風格的表演。兩年前,廈門大學MTA移動學堂來到“寶島時代村”考察,看得心花怒放,也爭相與三太子照團體照,留下難忘民俗娛樂方式。
第七是育在鄉村
若想要在鄉村,發展具有鄉土性的體驗活動,要善用每一個地方的農特產資源,例如這個地方產茶,就可以推出製茶體驗,那個低方產藍染植物,就可以推出藍染體驗。這幾年,臺灣每一年都會組團赴日本考察研習,日本的農村體驗活動、食農教育多元、細致,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的食農教育已推行多年,具有顯著成效。例如上圖的畫面,小朋友們手上拿著水果玉米,似乎想吃,又舍不得吃,因為這個玉米,跟平常吃的玉米,對他們有不一樣的意義,因為這個玉米,從松土、播種、澆水、田間管理,都是小朋友親力親為,都是小朋友負責的,收割玉米時,也是小朋友親自采摘下來的。玉米拿在手上,小朋友遲遲都不舍不得吃,就是因為到了今天,他們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這個體驗過程,就稱之為”食農教育”。日本為了將“食農教育”落實在中小學教育,特別通過食育基本法,就是透過食農教育之實施,讓小朋友體驗參與,知道每天吃的食材,是怎么長出來的,透過這個過程,讓小朋友懂得珍惜、懂得惜福。
第八是美在鄉村
這里所指的美,是專指美容品、保養品之意。例如銀耳,又稱之為白木耳,常見重要宴席的最一道湯品,就是白木耳加龍眼干制成的甜湯。2015年2月以前,我借調至亞洲大學擔任管理學院院長及學校產學長,專門協助教授們的研發成果進行產學合作計劃,我們其中一個研發團隊,專門在臺灣諸多銀耳品種之中,甄選出又大又白,又有香氣的銀耳品種,這個生鮮銀耳,只要用熱開水川燙一下,就非常可口好吃,還有一股天然的香水味,一朵生鮮銀耳100塊新臺幣,生鮮超市供不應求。銀耳具有多糖體,抗氧化成分,對腸胃、皮膚、抗老化,效果奇佳。亞洲大學的團隊萃取其中有效的功能性成分,制成化妝品、美容品,也制做一款銀耳面膜,送去法國巴黎參賽,還榮獲法國巴黎發明獎的金牌,臺灣鄉村旅游協會的女同事們,經常使用銀耳面膜,根據他們的說法,是目前使用過的所有面膜產品中,保濕性最好的面膜。
非洲鯽魚,曾經由一名姓吳和姓郭的聯合改良過,故在臺灣稱為吳郭魚,這一條肥美的吳郭魚,比較特殊,它是海水養殖的,肉質鮮美、彈Q、有咬勁。老闆父親那個年代,把海水養殖的吳郭魚,做成生魚片、做成火鍋料,生鮮市場銷售成績很好。有一天,老闆至加工廠巡視,他發現有一個老婦人正在刮魚鱗,不經意間,他看到老婦人的手,白嫩光滑,像18歲姑娘的手,多問了一句,才知道老婦人已經刮魚鱗刮了三十年,他心想,莫非這個魚鱗,藏著什么秘密,為什么刮魚鱗的個手像18歲。於是,他就將魚鱗拿去化驗成分,不得了!魚鱗里面含有膠原蛋白成分,滑溜溜的,對皮膚特別好。從那一天起,老闆開始使用原本廢棄的魚鱗,經過生技加工,製做成像SKⅡ的各式各樣的精華夜、化妝品,用喝的,用抹的,用敷的,包括魚鱗面膜,用貼的,應有盡有,銷售績效是原本製成生魚片、火鍋料的產值幾十倍。在蘇州的太湖,有著名的三白,也許,我們也可以用三白,加工製成美容品、保養品,原本的三白,只是拿來,也許不就的將來,蘇州這裡,也會出現用抹的、用擦的、用喝的太湖三白美容品,產值會是原來的好幾倍。
有一種最天然的化妝品,保濕效果奇佳。只要家里頭,養幾只白蝸牛當寵物,睡覺前,抓幾只放到臉上爬一爬,保濕效果不會輸SK-2。下雨天過后,野外的蝸牛就會出來覓食,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亮晶晶的痕跡,那是最天然的保濕膜,效果非常好。去年年底,我曾應邀到山東賓州考察,有一家農場養殖大量的白蝸牛,我就問農場主,養那么多白蝸牛,主要用途是甚么?他說,“專門供應夜市里面的炒蝸牛食材”。這個情景,跟40年前的臺灣是一樣,蝸牛肉仍停留在吃的階段。白蝸牛,富含動物性多糖體,能夠形成一層天然保濕的防護膜,里面的有效成分有尿囊素、乙醇酸、膠原蛋白、彈力蛋白,試想看看,白蝸牛具有多大商機!有朝一日,希望可以拿來用抹的、用擦的、用喝的,產值絕對比純粹熱炒蝸牛,高上好幾倍,只是吃它的肉,實在有些暴殄天物,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