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一詞最早出現在1997 年的英國,是一種在全球化消費社會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新型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創意產業是無邊界產業,它可以融合到任何產業里,并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提供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的創新,轉變發展方式。創意農業是創意產業在農業發展中的運用。
一.創意農業的內涵
創意農業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后期,由于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農業功能的拓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精致農業和生態農業相繼發展起來;與此同時,創意產業的理念也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擴展。創意農業就是基于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創意農業的內涵就是將科技、文化、知識產權、人的創造力等各項資源通過創意的手法變成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提高產業附加值,創造財富。具體說,創意農業是以農村(農業)自然與人文資源為創意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民增收增效為目標,運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理念,將科技、文化和藝術因素融入農業生產進行創新,生產創意農產品和設計創意農業活動,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將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態、生活、文化資源、科技、市場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
創意農業學以美學經濟理論、總部經濟理論、戰略資本理論、附加值文化理論、消費教育理論為理論基礎,以附加值文化為理論核心,瞄準世界農業高新技術發展前沿,著力構建創意農業理論創新體系,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附加值文化理論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力培育農產品附加值文化,改善農村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不斷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目標。
創意農業包括以下幾方面概念:
(一)創意農業是科技農業
科技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催化劑。所謂創意就是要立足于最新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創造農業的新品質。農業的品質應該包括品種與數量,設施與機械器具,基礎條件的改良與升級,生產過程和生產環境的優化等。
(二)創意農業是文化農業
文化是現代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根本基礎。現代農業是農耕文化的發展階段之一,農耕文化是以種植經濟為基本方式的農業社會的文化,是指農業生產實踐活動所創造出來的與農業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三)創意農業是觀光休閑農業
創意產業是水,能滲透到各個行業中,創意讓農業擁有了時尚氣息,更改變了農業生產結構,創意農業的開發實際是傳統農業的延伸拓展,創意農業更好地滿足了都市群體觀光休閑農業旅游的需求,所以說,創意農業是一種觀光休閑農業。農業旅游的發展能大量吸納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業附加值,尤其是更多地實現了城鄉互動。
(四)創意農業是生態農業
生態問題是全世界關注的大問題,農業本身是生態大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將自然與人類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形式。發展生態農業就是在不破壞基本生態的前提下發展農業,同時考慮生態化的農業成果,保證人類的健康,保證生物多樣化的存在,這大概就是生態農業的基本概念。生態農業的創意就是將健康的理念貫穿到農業生產之中,使農業成為文明產業。
二.創意農業的特征
創意農業兼具創意產業的屬性特征與農業特色,充滿了創造性、科技性、智能性、文化性、想象力、生產性和藝術感染力,歸納及總結前人研究,創意農業應該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
(一)創意農業以農業為主要創意對象
體現在創意農業以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投入品( 技術、品種及物質等)、生產過程及產出品為主要創意對象。
(二)創意農業富含創意
正如創意是創意文化產業的核心要素,富含創意、智力密集是創意農業的首要特征。創意是一種智力勞動,創意農業產品凝聚著人的創造力。
(三)創意農業是文化與科技結合的產物
創意農業是是創意靈感在農業中的物化表現。它是文化與技術相互交融、集成創新的產物,呈現出智能化、特色化、個性化、藝術化的特點。一方面,創意農業具有高文化品位,它能夠將單純的農業生產與豐富的多元文化相結合,將農產品和農業生產過程賦予文化內涵和價值,給人以超越物質的精神享受,提高農業的文化附加值,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創意農業具有高科技性,許多好的創意需要通過一系列的科技手段才能實現。創意農業要求以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發展新思路,去積極挖掘和開拓文化生產力在農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和價值空間。創意農業的高科技型還體現在多功能化、智能化、經濟型的農業裝備設施和生產技術的運用。
(四)創意農業是高附加值的產業活動
傳統農業的產出依賴于對自然資源的消耗,產業鏈條短、市場需求單一,因此附加值很低。創意農業不以提供初級農產品為目標,而是以提供市場所需求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為主,發展創意農業主要消耗“人的智慧”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并加入文化、科技等資源,構筑多層次的農業產業鏈,開拓新的消費市場,因此具有很高的附加價值。
(五)創意農業具有一定規模,帶動作用強
創意農業類型繁多,其發展需要生產和消費的結合、互動和相對集聚,形成創意農業集群化的環境。因此,必須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
(六)創意農業是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新型業態
創意產業強調用新的理念,激發新的發展模式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重塑農業的產業體系,拓展農業的生產、生態、旅游、文化、教育等綜合功能,形成創意農業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促進現代農業整體發展的全新模式。創意農業絕非傳統農業的單一生產功能,要求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整個創意農業產業體系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有效嫁接,發揮引領新型消費潮流的多功能。
三.創意農業的發展途徑
(一)以創意產業的滲透融合功能建設農業產業鏈
創意產業具有很強的滲透力,能以多種形式與不同的產業相融合。就創意農業而言,以特色農產品和農業園區為核心,可以形成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的產業群,通過創意農業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讓人們充分享受農業價值創新的成果。具體參見圖1。
其中,核心產業是指以特色農產品和園區為載體的農業生產和文化創意活動;支持產業是直接支持創意農產品的研發、生長、產品的加工,以及推介和促銷這些產品的企業群,如科研機構、種源公司、現代農業設施、各類文化藝術活動的策劃企業、加工廠,以及金融、媒體、廣告等企業;配套產業則是為創意農業提供良好環境和氛圍的企業群,如旅游、餐飲、酒吧、娛樂、培訓等等;衍生產業是以特色農產品和文化創意成果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業群,如農業動漫游戲,玩具、文具、服裝、服飾、箱包、食品、紀念品等等生產企業。
在整個創意農業產業體系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時尚創意產品的載體,發揮引領新型消費潮流的多種功能,也因此開辟了新市場,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十分顯著。
圖1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體系框架圖
(二)以創意產業的思維整合各類社會文化資源為農業生產服務,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運用創意產業的思維方式和發展理念,將科技、文化和藝術因素融入農業生產進行創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可以通過科技創意、文化創意、服務創意和生態創意等途徑來提高創意農業的附加值。
比如在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改變農產品形狀、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時,融入文化元素,增加農產品的文化藝術含量,并根據市場需求把農產品變為藝術品,設計生產出“來自泥土的原生態作品”。例如,上海奉賢創意農業園生產的一籃五顏六色的小南瓜、茄子和西葫蘆,色彩斑斕,形狀可愛,命名為“繽紛年華”,使原來非常普通的瓜果、蔬菜一下子“身價百倍”,每籃價值300多元。此外,通過藝術點化,也可將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廢棄物,諸如麥秸、玉米殼、蛋殼等變為工藝品,化腐朽為神奇。
(三)以創意產業的手法將資源轉化為推動農村發展的資本
可以利用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資源,充分發揮人的創意、創新構思,設計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創意農產品、農耕文化博覽館和各種相關文化活動,擴大市場知名度,促進發展。例如我國大連某地為了提升玉米種植的附加值,在種玉米前便設計好迷宮圖案,按圖種植,當玉米長高后便成為國內首創最大的玉米迷宮。結合“農家樂”旅游,它不僅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旅游者,也大大提升了農業種植的價值。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農業品種、農耕活動豐富多彩,可以編撰、演繹各種故事。發展創意農業要以故事來活化文化資源,將其轉化成能為農業帶來增值的資本。此外,還可以結合節慶活動、紀念活動、生產活動等,“秀”出古往今來的農耕文化,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和文化價值認同,從而實現增值。
(四)注重創意品牌的打造與建設,以品牌延伸價值空間
建立健全創意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推動創意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創意農產品質量水平;發揮地方特色,鞏固提高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創意農產品開發,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意農產品品牌;完善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創意農業品牌建設中的作用。
一些地區可以依托資源優勢,改變傳統觀念,通過打造品牌,將優良的環境、優質的產品、優勢的產業整合起來,形成消費者競相追逐的不可替代的品牌產品。努力打造“有影響、有潛力、有創新”和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占有率較高、能夠覆蓋當地主導產業的鄉村農業品牌。這些品牌應涵蓋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各個方面,包括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業、鄉村旅游業等;這些品牌既有區域品牌,也有企業品牌,更多的是產品品牌。
參考文獻:
[1] 劉軍萍,王愛玲. 北京創意農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1)
[2] 章繼剛.2009-2010年中國創意農業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3] 李明德. 文化創意產業與農業. 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0(3)
[4] 孫大鵬.淺析創意農業發展的途徑.職業時空,2010,6(9)
[5] 李子蓉,陳德利等. 基于SWOT 分析的泉州創意農業發展研究.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3)